跳到主要內容區
教育部體育司有鑑於近年來學生在水域意外事件頻傳,為加強各級學校學生對於水域活動安全、掌握辨識危險水域與不當戲水行為之認知,以避免發生水域活動意外事件,本計劃整合水域安全專家之建議與過去水域意外事件之案例分析,將水域活動場所分成游泳 池、湖泊、溪流溝圳與海邊四個場域。
 
   請各位同學從事水域活動時注意活動安全措施並參考水域活動安全資訊網址緊急聯繫電話如下:
1.救災救護報案專線:119
2.行動電話急難救助號碼:112
3.報案專線:110
4.海巡服務專線:118
相關資訊網站如下:
1.內政部消防署
(網址:http://www.nfa.gov.tw/main/Unit.aspx?ID=&MenuID=515&ListID=293)。

2.教育部體育署學生水域運動安全網
 
 
水上活動安全宣導教育
游泳常識
l          避免在水質混濁、水底地形不明的水域戲水,盡量往有人經管並派有救生員駐站的水域活動。
l          過飽、空腹、酒後、身體不適或未著泳衣者,請勿下水。
l          勿穿著家居用長褲下水,以免影響腳部動作,導致意外事件。
l          游泳需量力而為,不可逞能想「橫渡」或「跳水」。
l         正視警告牌的公告事項。
l          最好結伴同行,衡量體能狀況,留意天氣、水位變化,並聽從救生員的指示,如大雨或雷雨時應速遠
          離溼滑的水邊。
l          下水前須做暖身操,並徐徐適應水溫,以減少抽筋和心臟病發作的機率。
l          無論泳池或其他天然環境的游泳場,下水時戴用游泳鏡,可保護眼睛免受到刺激和病菌感染,並且在
         水下獲得更佳的視力,有助於觀察水底環境,避免誤入深水及避免碰撞傷害。
l          在溪河、海岸等天然泳場,穿用防滑鞋可以防滑,並避免腳底為人為廢棄物或礁岩割傷,在曬得火熱
         的乾溪床或沙灘上也利於行走。
l         野外海岸水,穿用長袖緊身泳衣可防曬傷和水母螫傷。
l          使用簡易浮具如救生圈或吹氣塑膠筏的遊客,切忌隨意逐流,因篤溪潭水地形多變,海岸水域則可能
          因風或潮流變化,使得浮具無法靠岸。
l          游泳是一切水域活動的基礎,雖未必每個人都得有選手級的本事,先學會基礎游泳和水中自救方法
        (如水母漂、踩水、韻律呼吸及仰漂、脫衣浮具製作、水中時等待救援法等),可使生命更多一層保
          障。
l          發現溺水事件時,切勿慌張,先通知附近的可能救援者,並多利用手邊可利用的竹竿、繩索、救生圈
         或任何可漂浮物體施救。切勿自不量力、貿然下水,以免徒增傷亡。
游泳安全守則
l          游泳活動應有別於其他任何水上活動和游泳活動應有別於其他任何水上活動和遊戲,游泳是所有水上
       活動的學習基礎,常被看成是一種簡單的體育項目,不一定能帶來樂趣,但是學好游泳後,再踏階學習
     其他水上活動項目,都可有事半功倍之效。
 
游泳者應穿著游泳衣,其特色是貼身且彈性,使身體能自由伸展,並且減少水的阻力。活動應在游泳池、海水浴場或泳會活動基地等經過勘察、整建或安全無虞的場地進行。其主要目的是鍛鍊的消暑,並增進和水的親和力。
游泳池可說是最安全的泳場了,因為它有一定的範圍。
 
    同時有救生員維護安全,水之深淺可控制,對初學者來說更為保險,但是真
正懂得玩水的人,常只視泳池為訓練的場所,因為它面積小、人多吵雜沒有
景觀可言(當然泳裝美女和帥哥除外)。不過泳池永遠是最佳啟蒙的場所,
從幼齡學童到對體能和泳技沒有把握的成年人,都應該通過這一關的養成。
泳池最多的受傷案例首推腳底或手指尖被破裂磁磚緣口割傷,夏日的游泳池
和海水浴場人潮擁擠,在水中被其他泳客踢傷或指甲刮傷者也不在少數,無
論如何,泳池和海水浴場都是公共場所,所有動作均以輕柔為主,切忌奔跑
嬉鬧。
    下水前:
一、游泳最好結伴去,人數眾多時最好實施泳伴制,以二人或三人一組,互相照顧。
二、活動地點最好選擇有管理單位、救生員和救生設備的場所。
三、應先做暖身操、適應水溫,入水時不應驟然跳入,應慢慢浸入,如溪潭和海水浴場等,最好先詢問當地的水流情況。
四、過飽、空腹、酒後、身體不適,絕對不要勉強下水。
五、著用適當的游泳衣,不可穿長褲下水。
六、在岸時要做好防曬,穿長袖衣物抹防曬油避免曬傷。
    在水中:
            一、應去除恐懼心,養成和水親近的習慣,不要養成游泳中舉手抹
                   臉和常想以足探底的壤習慣。
            二、正在習泳者,一定要有人在旁照顧和指導。
            三、養成眼游泳的習慣,游泳池通常會要求游客戴用泳鏡,無論戴
                   用與否,在水中都應開眼睛,以免被撞傷或踢傷。
            四、除非水質特別髒污,或已有耳疾者,否則「耳塞」並不是值得推薦的裝備,對於喜歡潛泳者,
                    更是一種用不得的東西。
            五、比賽或的衝刺游泳並不適合休閒游泳活動,尤其不是在泳池中進行衝刺游泳時更不適合,因為
                  一陣興奮和刺激後,跟著來的常是力竭和痙攣。
           六、在水中遇到麻煩,不要慌亂,要盡早呼救,切忌逞強不求別人
                     幫助。
          七、不可拿「呼救」的動作開玩笑。
   離水後:
一、洗身體,避免鹽水或消毒水的傷害。所有在水中受的外傷都應消毒上藥。
二、晚歸或轉往他處活動,須先確實向家人報告。
 
野外戲水安全
    台灣地區溺水事故十有九件發生在沒有專責單位經營管理的野外水域,事故發生者又以臨時起意下水的戲水者為多,在活動前即計畫以游泳為主題活動者,所發生的意外反而較少。因此必須討論野外水域和非游泳主題的戲水活動安全。
 
    野外水域不包括人造的游泳池、經過人工整理的特定溪床或海水游泳池,戲水活動則不包含換起游泳衣,並在救生人員監護水域中的純游泳活動。
  
    野外戲水場一般可分為海岸、溪潭、湖泊及野埤等四個類型。前二種水域的水流是動態的可能有海流、風浪、激流、漩渦等現象,後二種水域是靜止的,但由於環境的特質,並不見得比動態水域安全。戲水者必得把握其特質才能維護活動安全,避免危險的發生。
 
海岸戲水場
    可分為礁岸和沙岸兩種。礁岸海岸一般多有著較崎嶇的海底,但此類戲水場通常水質清澈,有較佳的水中風景與生物景觀,故多為具有游泳或潛水能力的遊客喜愛;典型的沙岸戲水場即是海水浴場,這一類海岸大多平直、海床落差小,經過簡易勘察並標定救生監護範圍,配合陸上設施,即可成為海水浴場,不過,由於近年國內海岸垃圾污染嚴重,真正乾又美麗的沙灘並不多見。
 
    海岸戲水場的水溫和水流變化並不如溪河泳場大,海水溫度大部分相當穩定,戲水者不易因深水或動水而隨得接受突如其來的冷水刺激。海岸戲水的意外傷害多起於沙灘垃圾的腳底刺傷和水母、珊瑚等刺螫傷,同時無人管理的海岸通常較少遮護的建築,為了防護刺螫傷和曬傷,普通的游泳衣是不夠的,最好能穿著潛水防寒衣,或至少也要一襲長袖緊身運動衣,腳上的防滑鞋和頭上的帽子也是必要裝備。
 
    近年由於交通和運動器材的發達,如漂浮賞景或簡易浮具等活也較貝,此類活動者由於本身不一定具有足夠的游泳能力,在意外事故發生的應變能力自然也就較差。如簡式充氣塑膠艇或救生圈、救生衣的使用或穿著,但離岸風或潮汐可能將簡易浮具帶離岸線,風浪可能將簡式救生圈掀翻,救生衣的穿著也須確實才行。所以這一類的活動從事者,必得要有救生員或資深者帶領並從旁保護,切忌單獨行動。
溪潭戲水場
溪與潭戲水場,本可再加上河流,不過,台灣境內所有名為「河」的水體大部分汗染嚴重,早已沒有所謂河流的戲水場。台灣本島腹地高山多在海拔三千公尺以上,溪流雖然清澈,但多湍急,而且大部分溪流邊缺乏救生器材和救生站監護,加上大部分溪流道未經測繪規畫,所以大部分地區的戲水者得自己負擔本身的安金責任。
    台灣北部的新店溪、大豹溪,南部多納、茂林等溪流,在暑期中經常有水上安全與救生社團,在較為大眾化的遊憩點設立假日義務救生站,各救生站的水底地形、水溫及水流特性多經救生員探測過,而且通常救生站的交通和水域者比較方便,民眾如有到溪邊活動的戲水,不妨考慮使用救生站附近的地點。
 
    依各地救生社團資深駐站救生員指出,溪流戲水場發生事故遊客的年齡層最普遍為十七、八歲的青少年,其特徵是結伴出遊、愛在溪邊嬉鬧未更換游泳衣,直接穿著長午仔褲下水。
 
    台灣各地溪流山高水急,大部分戲水點雖為較流的溪潭水域,但未經人工整理的溪床仍然高低不平,溪水的溫度往往低於氣溫甚多,且從水面下到深層的水溫漸層變化大,戲水者不可不慎。在活動前先向熟悉的當地民眾或救生員探聽當地水流特性,並且在人多時自備繩索、竹竿等救生器材是較安全的做法。
 
湖泊戲水場
    台灣沒有天然的大型泊,大型泳場其實代表一些由人工堤堰圍起的水庫,如石門水庫、日月潭等,水庫類地形典型的代表是邊坡陡峭,極少形成沙灘,而且深度極大,水溫隨截流區的海拔而有變化,但大體來說靜水型的水體由於對流較不旺盛,水面和水底的溫度變化仍大,而且在岸樂地質以泥濘或岩質為主,極少形成沙灘,加上絕大部分水庫禁絕一切機動性浮具,甚至戲水、釣魚活動,所以更不是好的戲水場所。
野埤戲水場
    事實上台灣較少天然池塘,大部分的「野埤」是魚塭、或採石建築後所留下的水坑,野埤型水場的水質通常無人管理,更須注意戲水後的衛生問題,建築廢留的水坑須注意水底的廢棄物,所有在自然水體間活動所受的外傷都得特別注意消毒上藥。